(資料圖片)
重陽節所表達的意思是九月初九,日月逢九,二陽相重。重陽節就是登高秋游以及感恩敬老這兩個主要議題,而且重陽節這一天活動也很多,出游賞秋、登高遠眺、觀賞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陽糕等等。
重陽節的起源
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,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漢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據現存史料及考證,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、祭祖的活動;《呂氏春秋·季秋紀》中收錄,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、祭祖,以謝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動。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,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。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,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。重陽節與除夕、清明節、七月半并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。
重陽節登高介紹
重陽節又叫登高節,可見重陽節的活動與登高是密不可分的。古人認為重九有災,登高可以避禍免災。重九有災的說法與理有關,人認為九是數之極,到了盡頭自然要歸一了。在卦卜數術中,九是代表由盈轉虧、由盛轉衰的不吉利數字,九九更是大大不吉利,必有災禍降臨,因此最好登高避災。